中國共產黨新聞網>>四川黨的建設
分享

考核表“瘦”了  干事勁足了

2025年07月28日11:17    來源:《四川黨的建設》雜志222

為進一步推動公務員平時考核走深走實,成都市深入開展調查研究,廣泛聽取基層呼聲,以考准考實為出發點,指導各區(市)縣多措並舉為考核“瘦身”、提質、增效,讓考核真正成為推動工作的本源。

考核優化聚焦何處——

把重復考的取消  “多頭”考的合並統籌

基層考核工作既要“考人”也要“考事”,過去常因參與部門較多、涉及事項較廣、指標較為細致而顯得有些復雜。

“過去一段時間裡,一些單位針對公務員、事業人員、編外輔助人員等不同身份群體和不同業務部門的考核工作,尚未形成統一的管理體系。同時,‘考人’與‘考事’的相關工作通常也是分頭進行。”成都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回憶道,這種多維度、多層次的考核模式,源於各職能部門各司其職。但隨著實踐的深入,基層也反映,不同部門考核內容可能存在一定的交叉或重疊。

這樣的情況,基層一線的同志感受更深。“比如,無論是公務員還是事業人員,都需接受考核。這意味著需要根據不同的考核側重點,准備相應的材料。”錦江區一位負責考核工作的基層干部舉例說。正因為如此,如何更高效地配置精力,讓考核“指揮棒”指得更准、揮得更有效,成為大家共同思考並期待優化的方向。

事實上,近年來,成都市委組織部開展平時考核的同時,特別注重深入各區(市)縣一線,與干部面對面座談、蹲點訪談。這些來自基層的建議被原原本本地記錄下來,並最終成為考核優化的著力點:加強跨部門統籌聯動,把重復考的取消、“多頭”考的合並統籌,提升協同性,增強實效性。其中一項關鍵舉措就是加強考核計劃管理,著力將“考人”與“考事”統籌起來,整合歸並考核項目,減少數量頻次,減輕基層公務員考核壓力。

在成都市委組織部的指導下,各地積極對考核工作進行優化。如錦江區書院街街道聚焦德、能、勤、績、廉等方面的表現,統籌開展不同身份的干部職工考核﹔青白江區大同街道成立考核管理工作組,統籌平時考核與目標績效考評“一體考”,避免重復收集考評材料……

考核機制變“多”為“統”,會不會又出現“混雜到一起”的現象呢?

“減負的核心在於科學‘統’,而非簡單‘合’。”成都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解釋。為了避免指標混雜、失去重點,成都市著力探索實施差異化考核制度,優化升級“1+3+X”方案,即市級層面統一構建1個公務員平時考核基礎指標庫,設置3類、多個具體項目,為基層提供可靈活組合選用的“菜單式”平時考核指標庫,破解基層自建考核指標費時費力問題。

具體如何操作?作為全省公務員平時考核聯系點,溫江區的做法頗具代表性:針對機關單位公務員,在負面清單“無過錯不扣分”基礎上,可根據日常表現及實際業績直接評定考核等次﹔針對窗口服務公務員,結合群眾服務滿意度,通過360度民主測評來確定等次﹔針對行政執法公務員,則依據執法辦案的核心要求簡化考核指標,實行對賬評定。

這樣帶來的變化,負責考核的工作人員有著非常直接的體會。“從‘多線並行’到‘精准並軌’,我們前置化、日常化收集黨風廉政、項目管理、信息宣傳等工作開展情況,實現了材料一次收集、結果多方運用,考核時間由5天縮減為1天。”青白江區大同街道考核管理工作組成員楊文君說。

考核程序怎樣化繁為簡——

數據“多跑路”  考評“無感”更高效

6月23日,邛崍市人民檢察院的燈光亮至深夜。檢察官楊鼎和團隊正圍繞一起疑難案件的証據鏈激烈辯論,鍵盤敲擊聲和討論聲此起彼伏。

“案子攻堅,最怕分心。”楊鼎停下手中的筆,回憶道,“以前,手上的活兒和考核佐証材料准備得兩頭顧,難免分散精力。現在相關統計數據平台實現了考核目標數據的‘一站集成’,效率高多了!”他指了指牆上醒目的崗位核心工作目標——案件質效、典型案例,“直到每次季度考評結果公布,我們才意識到考核已經悄然結束了,這種無感、無痕、無形的考核,才是我們需要的!”

這是邛崍市人民檢察院積極運用信息化手段,著力優化考核方式的一例。

去繁冗之雜,取實績之精。一方面,邛崍市人民檢察院打造“檢察人員能力素質一網評”系統,構建覆蓋全體檢察人員工作信息的全息數據庫,為平時考核從“印象打分”邁向“精准評價”奠定堅實基礎。另一方面,堅持重在平時、日常監測,充分運用各類日常性專項督查、檢查結果,動態掌握檢察人員一貫表現,有效減輕了基層迎考負擔。院政治部副主任趙靜補充道:“當平時考核仿佛‘隱身’了,大家的心思自然回歸到案子本身和崗位的核心目標上,專注力顯著提升。”

考核方式刪繁就簡,考核流程也在不斷改進。

“依托現有信息化平台,個人申報部分時間縮短至3分鐘以內,系統再依次推送個人平時考核情況至科室負責人、分管領導、考核工作領導小組審核評鑒,實現考核進度全鏈條實時監控,有效提升了考核時效和質效。”金牛區西華街道黨建辦主任魏黎點開金牛區公務員平時考核系統,屏幕上公務員實績一目了然。這個嵌入金牛區委組織部“組工雲端”一體化平台的管理模塊,可以智能化完成考核等次轉換,實現評分結果、考核等次一鍵反饋,審核評鑒平均用時不到10分鐘。

“借力智慧信息賦能,既減輕了基層負擔,也讓考核更透明公平,樹立了干在平時、比在平時的良好導向。”在魏黎看來,依托考核一體化平台,公務員履職形象格外立體,讓大家都能清晰知曉實績所在,從而更加鉚足干勁開展工作。

結果運用如何回歸初衷——

獎優懲劣  激勵擔當作為

減負擔不等於減擔當,當平時考核真正回歸推動工作的本源,基層干部才能把更多精力投入干事創業中。在青羊區深化干部考核機制改革的實踐中,平時考核已成為激勵擔當作為的“風向標”。

王瑋,青羊區投資促進局項目管理科原科長。三年來,他有擔當、善創新、務實敬業,在招商引資、促進重大投資項目落地中表現突出,其扎實的業績通過10個季度平時考核為“好”和3個年度考核均為“優秀”的佳績得到印証。今年1月,他被提拔至青羊經開區副主任崗位。

“組織對實績的認可,讓我們干事創業更有奔頭!”手握嶄新的任職文件,王瑋深有感觸,“每季度考核指標量化到項目落地率和企業滿意度,讓我明白,沉下心解決真問題,組織看得見、實績說了算!”

“考用結合”機制的落地落實,進一步激發了干部干事創業的激情熱情。近三年來,青羊區92名像王瑋一樣實績突出的干部提拔為副處級領導干部,其中至少2次平時考核為好等次的佔比超過70%。

逗硬用好結果,獎優懲劣為基層考核增效。不隻青羊區,成都各區(市)縣堅持“以實績論英雄”,加強考核結果在選拔任用、職級晉升、表彰獎勵、獎金分配等方面的運用,逐步形成集干部實績採集、平時考核、結果運用為一體的實績管理“閉環”,推動“能者上、優者獎、庸者下、劣者汰”的導向在基層彰顯。

錦江區司法局將承擔急難險重任務等納入平時考核專項計分,考核激勵效應不斷放大,7名干部分別主動請纓參與成都大運會服務保障、行政復議體制改革等工作,其中3人獲得提拔晉升,1人被推薦至市級單位挂職鍛煉﹔大邑縣新場鎮將連續獲得“好”等次達到4次的干部納入干部后備人才庫,新推薦為縣管領導1人,新提拔為中層干部14人次,新晉升職級8人次,3人推薦獲評縣級優秀黨員﹔新都區人民法院對長期不作為的法官平時考核確定為“一般”“較差”等次,其中1人年度考核確定為“不稱職”並退額降級,推動該院干部隊伍干事創業風氣得到根本扭轉……

考核只是手段,加強隊伍建設、推動事業發展才是目的。成都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表示:“我們將持續在考用結合、考獎結合上下功夫求實效,用考核結果驅動工作落實、激勵擔當作為、強化為民服務,營造創先爭優的良好氛圍。”

(《四川黨的建設》全媒體記者 陳艾婧)

(責編:王先進、王珂園)
相關專題
· 期刊選粹
微信“掃一掃”添加“學習大國”

微信“掃一掃”添加“學習大國”

分享到:
推薦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