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共產黨新聞網>>綜合報道
分享

這片熱土值得奔赴(大家談·選擇西部 扎根西部 建功西部③)

2025年04月29日08:39    來源:人民網-人民日報

  前不久,聚焦到西部建功立業,我們向有西部工作、生活經歷的青年發起征稿。為什麼選擇西部?本期大家談,讓我們一起來聽聽扎根西部的他們怎麼說。

  ——編  者

  

  留下來,參與歷史  

  王東民

  來到帕米爾高原,站在山巒“褶皺”間,我常聽見兩種聲音交織回響——一種是“黑色血液”在地下的奔涌聲,另一種是年輕靈魂與土地共鳴的心跳聲。在工作中,我寫過許多“石油人”的故事,用一次次採訪,記錄能源動脈如何托起邊疆的發展,用一篇篇稿件,講述青年的擔當與奉獻。

  有人問我,夢想是否會被戈壁的孤寂“吞噬”。實話實說,我也曾猶豫過、退縮過。但隨著我對這片土地、這裡的人了解越來越深入,我的意志也越來越堅定。我看見,“石油人”在高原上哈著熱氣、搓著受凍的雙手為過往車輛加油﹔夜市裡不同民族群眾分享熱氣騰騰的烤包子﹔共建“一帶一路”的春風拂過帕米爾高原,新能源項目在沙漠中拔地而起……我漸漸明白,選擇了留下,就是選擇成為歷史的參與者、見証者。

  藍圖,總是在實干中繪就。清潔能源點亮萬家燈火,光伏板在戈壁上鋪就“藍色海洋”,文旅融合讓千年古城煥發新生,作為青年,我們不僅是建設者,更是開拓者。西部從不缺少舞台,需要有人留下來、扎住根。每一名扎根者,都能找到自己的使命和榮光。

  (作者單位:中國石油新疆喀什銷售公司)

  

  奮斗實現價值

  湯  飛

  西部有什麼?外人看來這裡貧瘠艱苦,但在我看來,這片土壤同樣可以滋養理想抱負。

  我所在的地方是傳統農業鄉鎮,幾乎沒有工業基礎。為改善農業生產,2022年,縣農業農村局部署再生稻生產發展工作,我們先行一步進行試種驗証。為了抓住用好這個難得的機遇,我和同事們下了一番功夫。

  一方面,通過反復比較、試驗,選出性能更優的兩個品種,嚴把稻種關。另一方面,選擇靠近水源、水利基礎良好、方便灌溉的農田,通過土地流轉使種植區域盡量集中連片,便於統一管理,形成一定規模。天道酬勤,力耕不欺,在大家的齊心協力下,我們的試種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效。

  現階段,我們鼓勵村集體經濟組織帶頭參與,積極培育種植大戶。在形成示范帶動效應后,我們將以更大力度、在更大范圍內發展再生稻種植。一起干、一起賺,增產增收未來可期。

  這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西部小鎮,沒有得天獨厚的優勢,但有踏實肯干的干部和群眾,演繹著屬於自己的高質量發展、闖出新“稻”路的故事。在這裡,我不僅看見了自己的價值,也看見了西部地區正在拔節生長、孕育更多發展機遇。

  (作者單位:四川省內江市資中縣太平鎮人民政府)

  

  建功詮釋熱愛

  玉  琨

  我是土生土長的廣西人。家鄉大石山連綿起伏,山高谷深。大學畢業后,我毫不猶豫地回到家鄉,從事地質勘探工作。勘探之路充滿了未知與危險,每一次深入野外,都是對身心的考驗。選擇這份職業,不僅因為對地質學的熱愛,更因為內心深處那份對家鄉的深厚感情。

  當我們在崇山峻嶺間穿梭,用專業的知識和技能,尋找出隱藏的地下水脈,讓缺水的鄉親們喝上了甘甜清澈的水,那份由衷的喜悅與滿足,是任何語言都難以形容的。正是因為這些時刻,我切實感受到了地質勘探的意義,也找到了自己的價值。

  除了找水,我們還肩負著守護地質安全的重任。廣西大石山地區地質條件復雜,隱蔽致災點眾多。當我們通過細致入微的工作,成功勘查出隱蔽致災點,並及時做好防范措施,保護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,心中充滿了成就感與責任感,進一步堅定了建功西部的決心。

  從昔日的貧瘠與落后,到如今的繁榮與發展,在這片土地上,我見証了太多的變化,其中凝結著各部門各行業的默默付出。相信隨著更多青年心懷夢想、扎根這片熱土,西部地區一定能書寫更輝煌的發展篇章。

  (作者單位:廣西壯族自治區地質調查院)

  《 人民日報 》( 2025年04月29日 05 版)

(責編:王瀟瀟、唐宋)
微信“掃一掃”添加“學習大國”

微信“掃一掃”添加“學習大國”

分享到:
推薦閱讀